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要闻

倡以政为德 扬清风正气

——我校宋桂友教授和陶莉副教授应邀参加德政文化主题研讨

来源: 苏州日报
时间: 2020-05-12
访问量:
  我校宋桂友教授和陶莉副教授应邀参加苏州市委、苏州市委监委和苏州日报主办的干部德政教育基地“况公祠”开馆及德政文化主题研讨,他们也从自己的研究出发,对况钟思想品德、为官从政、家教家风、文学素养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讨。
  宋桂友教授:况钟从刀笔吏起身,最后受民爱戴,名垂青史,他身上所折射出的信念坚定、一心为民、勤俭持家、廉洁自律等精神对于当代党员干部和年轻一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况钟在苏任职十三载,对苏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丰富了吴文化。况钟廉洁从政的事迹是吴地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况钟治苏期间廉洁自律、不畏强权,为吴文化增添了更为令人称赞的“青天”文化。二是优良家风家训。况钟严于律己、从严治家,每吨饭仅一荤素。身廉者必有高洁的家风、严格的家训。况钟之子况宁,从江西靖安来苏州省亲,返归故里时,文友们知其家教甚严,不会受礼,便集体创作一幅手卷《秋江送别诗并图卷》。况钟的家风家训丰富了政德文化内涵。三是况钟诗文的文学性与社会意义。况钟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其遗留下来的文字具有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双重价值。例如况钟所书《退思斋自记》,文笔优美,观点深刻,还蕴含对先圣孔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等中国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再如沉钟之《拒礼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四是对年轻人的教育与学习具有借鉴意义。况钟从刀笔吏起身,最后受民爱戴,名垂青史,他身上所折射出的信念坚定、一心为民、勤俭持家、廉洁自律等精神,对于当代党员干部和年轻一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莉副教授:吴地社会风气逐渐向崇文重教转化,苏州百姓尤其是文化世家十分注重家风教育,为廉洁之风培育了社会土壤。明清时期,地处江南的吴地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稳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商品经济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昌盛,这些杰出的人才大多来自文化世家和名门望族,且在走上仕途后大多能保持品德高洁,为官清廉爱民,在中国廉政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总体来说,来苏的官员们也大多清廉爱民。概括原因,主要是自唐以后吴地社会风气逐渐向崇文重教转化,苏州百姓尤其是文化世家十分注重家风教育,为廉洁之风培育了社会土壤。从南宋以后,吴地逐渐成为众多文化世家的聚集地,良好的家风培育了清廉人才。吴地惩恶扬善的民间信仰,为廉洁之风注入了民众力量。例如山塘街著名的《五人墓碑记》,就是这种民间信仰的鲜明体现。况钟清正廉明的形象,主要通过昆剧《十五贯》为百姓所熟知,其实这个记载最早是在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中,后来改变成《双熊梦》。一位清官的文学作品中记载另外一个清官的事迹,也是吴地推崇廉洁文化的一个生动写照。
  

 

   (苏州日报)